推广 热搜: 家庭教育  幼教  家庭  教育  初中  知识  教育资讯  高中  学习  小学 

上海嘉定区2019届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考试试题

   日期:2025-07-19     来源:www.kaoyuwan.com    浏览:454    
文章简介: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物理试题 (满分90分,考试时间60分钟) 选择题(共16分) 1.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,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)[来源:学科网]    A....

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

初三物理试题

(满分90分,考试时间60分钟)

选择题(共16分)

1.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,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)[来源:学科网]

   A.5帕          B.50帕          C.500帕          D.5000帕

2.一孩子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,忽然发现脚下的冰马上破裂,他应采取手段是

    A.站着不动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.轻轻伏在冰面上向岸边挪动

    C.尽快向上跳离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,立即跑步离开

3.鸡尾酒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酒调配而成的,经调配后不同颜色的酒界面分明,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酒具备不一样的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A、水平         B、体积          C、温度           D、密度

4.在你答题的过程中,对笔中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 )

A、水平不变,密度不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B、水平不变,密度减小

C、水平减小,密度不变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D、水平减小,密度减小

5.如图2所示的事例中,是减小压强的是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 )

 

 

 

[来源:学。科。网]

[来源:学科网ZXXK]

 

6.一支密度计在水中和酒精中读数不等,则它们遭到的浮力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、在酒精中大    B、在水中大      C、一样大        D、没办法比较

7.在图3中,重为G的金属块A静止在水面下,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。当剪断连接金属块与测力计的细线时,金属块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 )

A  G。         B  GF。         C  GF。         D  F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8..如图4所示,两个底面积不一样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不一样的液体,已知距容器底部均为h的A、B两点的压强相等。现将实心金属球甲、乙分别浸没在左右两液体中,均无液体溢出,此时A点的压强大于B点的压强,则肯定成立的是 (       )

A  甲球的水平小于乙球的水平。          

B  甲球的水平大于乙球的水平。

C  甲球的体积小于乙球的体积。         

D  甲球的体积大于乙球的体积。

 

填空题(共24分)

9.历史上向大家显示大方压是非常大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,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第一测定了大方压的值。

10.水平相同的物体, __________大的体积小。水平是500克的水全部结成冰,

冰的体积__________水的体积(填“大于”、“小于”或“等于”)

11.压强表示__________,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15000帕,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。此人行走时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帕.

12.把一块砖平放、侧放、竖放在水平地面上,这三种放法对地面的重压__________(选填“相等”或“不相等”),__________放时压强最大,__________放时压强最小。

13.一个漂流瓶在江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2×10-3米3,漂流瓶遭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___牛,

方向 ____________________。当它从黄浦江漂入大海时,它排开水的体积将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受的浮力

将__________(选填“变大”、“不变”或“变小”)。 水面下0.1米深处水的压强

是__________帕。      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密度不一样的木块A、B、C体积相同,放在同种液体中,静止后如右图7所示,则

木块__________所受浮力最大,木块__________的密度最大.

如图8所示,两个底面积不一样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、B两种液体,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,则两容器中液体的水平关系为

mA____________________mB。若分别从两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水平的液体后,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A  __________pB。

 

17.为了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什么原因有关,小华同学将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,将它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,并不断增加玻璃管浸入水中的深度,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8(a)、(b)和(c)所示。他继续实验,在玻璃管中分别注入酒精、盐水,使之与烧杯中水面相平,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如图8(d)、(e)所示。

(已知ρ盐水>ρ水>ρ酒精)

(1)察看比较图8(a)、(b)与(c)可总结出的初步结论是:__________。

(2)察看比较图8d)与(e)可总结出的初步结论是:__________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3、作图题(共6分)

18.重为4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,用力的图示法在图9中画出它对水平面的重压F.

 

 

图9

 

[来源:学科网]

 

[来源:学科网]

19.如图10所示是三个相同的容器,当分别倒入水、酒精、浓盐水后,容器底部遭到的压强相等,请在图中画出液面的大致地方。(ρ盐水>ρ水>ρ酒精)

 

4、计算题(共24分)

20.重10牛、体积为1×10-4米3的小球,浸没在水中。求:小球遭到的浮力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1.一个水平为60千克的人,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200厘米2.问他能否站立在能承受最大压强为1.6×104帕的冰面上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2.某人的水平为60千克,人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致相等。假如用石蜡制成一个和他完全相同的实心蜡像,至少要多少千克石蜡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3.底面积为1×10-2米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内装有水,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,水和容器的总重是12牛。

求:(1).容器对桌面的压强。

   (2).若在容器中轻轻放入一个物块,物块排开水的体积为2×10-4米3,问水对容器底压强变化的范围是多少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5、实验题(共20分)

24.如图17是“验证阿基米德原理”实验装置,此实验目的是定量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遭到的浮力与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。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(F1-F2)表明了__________;量筒中液面的两次示数差(V2-V1)表明了__________。

 

 

25.在“测定物质密度”的实验中,小李填写的实验报告如下,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26.在探究“液体水平和体积关系”实验中,除去用天平和量筒、水等器材以外,为了使得到的结论更完整,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,实验中多次改变物质的体积,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。借助上述器材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,(填实验名字),这两个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的。(填“相同”或“不同”)。

27.为了探究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与什么原因有关,某同学用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,进行了三组实验,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1、表2、表三所示。实验时,他注意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,并通过比较,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,而各组却不同,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,第二组第二,第三组最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1)剖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数据及察看到的现象,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:在受力面积相同时,重压越大,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越显著。

(2)剖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7(或5与8、或1与6与9)等数据及察看到的现象,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3)请进一步综合剖析表1、表2、表三中的数据及察看到的现象,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:

(a)__________ .

(b)____________________ .

(4)甲、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剖析了表1、表2、表三中的数据及察看到的现象,并剖析总结得出结论。

甲同学的结论是:当受力面积与重压的比值相同时,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相同;当受力面积与重压的比值越小,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越显著。乙同学的结论是:当重压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,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相同;当重压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越大,重压有哪些用途成效越显著。

请判断,甲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,乙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。(均选填 “错误”、“不完整”或“正确”)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